恒州诚思发布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市场报告,全方位呈现了该市场的综合状况。报告不仅涵盖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市场的基本情况,如精准定义、细致分类、广泛应用领域以及完整的产业链结构,还深入探讨了相关发展政策与规划、制造流程及成本结构。同时,对市场当下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细致分析,并从生产与消费两个关键维度,剖析了主要生产地区、消费地区以及核心生产商的情况。
汽车电动助力转向(EPS)系统作为一种创新型转向辅助解决方案,以电动机取代传统液压泵,为驾驶员提供精准的转向助力。它能够依据车辆速度和行驶状态智能调节助力大小,有效优化操控性能,提升燃油经济性。该系统主要由电动机、控制单元、转矩传感器和转向机构等核心组件构成,确保转向操作更加灵敏、精准。
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
YHResearch 调研团队发布的《全球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市场报告 2025 - 2031》显示,预计到 2031 年,全球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市场规模将达 216.6 亿美元,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 1.8%。在全球市场格局中,捷太格特、博世、耐世特、采埃孚和日本精工等头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。2024 年,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约为 78.0%。从产品类型看,管柱式 EPS 是当下最主流的细分产品,占比约 38.7%;从应用领域而言,乘用车是 EPS 的最大需求来源,占比约 88.2%。
核心驱动因素
节能减排需求:EPS 系统仅在需要时消耗电能,相较于传统液压助力系统,能显著提升燃油经济性,契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趋势。
汽车电动化加速:随着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广泛普及,EPS 已成为电驱平台的标准转向方案。
ADAS 系统集成:EPS 易于与车道保持、自动泊车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(ADAS)集成,成为智能汽车的关键部件。
排放法规趋严:各国环保法规不断升级,推动汽车制造商采用 EPS 等低排放技术。
驾驶体验提升:EPS 可根据车速和路况提供不同级别的助力,增强操控灵活性和行驶安全性。
主要挑战
高研发成本:从液压转向系统向 EPS 转型需要大量研发投入,尤其是对老旧车型平台的改造。
极端环境可靠性:EPS 的电控单元和电机在高温、潮湿或电磁干扰环境下可能存在稳定性问题。
驾驶反馈不足:部分 EPS 设计在驾驶反馈上不如液压系统,可能影响高性能车型的驾驶体验。
维修难度大:EPS 系统涉及复杂的电子和软件控制,故障诊断和维修成本较高。
网络安全风险:随着 EPS 与 ADAS、车联网系统的深度集成,系统可能面临网络攻击风险。
行业机遇
新兴市场增长:发展中国家汽车制造能力不断提升,节能标准日益提高,将推动 EPS 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。
电动与自动驾驶需求:EPS 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车辆中扮演关键角色,为实现精准转向控制提供技术支撑。
智能化融合:EPS 与 AI、大数据分析的结合,有望实现个性化、自适应转向系统,提升智能化水平。
售后改装市场:越来越多车主希望将旧车型升级为 EPS 系统,为制造商带来新的商机。
轻量化趋势:EPS 系统体积小、重量轻,符合整车轻量化发展趋势,有助于提升整车性能。